欧联杯 中台杯 Big V女篮 NBL(中) 澳门足总杯 委内女联 缅甸U21 孟加乙 法罗女联 巴圣斯图杯 荷篮甲 比篮甲 葡U23杯 澳南乙 斯伐丁 印古超 约旦杯 约旦杯 女挪威杯 墨女LNBPF 印女锦 卡王储杯 科元首杯 国际赛女 女五亚洲杯 爱足杯 布隆迪杯 非女锦U20 南亚杯U19 乌拉女联 摩尔女锦 德篮丙 葡联杯 马里杯 巴女丙
当前位置:首页 > 足球新闻

联赛“倒数”的欧联冠军踢欧冠,这合理吗?

来源:24直播网 时间:2025年05月19日 10:00



欧洲足球赛事体系中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如何协调国内联赛与洲际杯赛的竞技价值权重。

文|刘成康

随着本赛季欧洲五大联赛走向尾声,下赛季欧冠正赛资格的归属也逐渐浮出水面。但在最受关注的英超联赛中,截至发稿,只有排名第一的利物浦因断层式的领先,确定获得下赛季的欧冠资格。

当英超第二至第七名的队伍仍需在最后两轮联赛中为欧冠资格每分必争之时,紧邻英超降级区附近的曼联和托特纳姆热刺中,却有一支球队可以在5月22日欧联杯决赛后,以欧联杯冠军的身份直通下赛季欧冠。

虽然欧联杯冠军归属还未水落石出,但曼联热刺这对难兄难弟已经在欧联杯决赛开始前创造了历史:自欧联杯2009-10赛季改制以来,还没有闯进决赛或夺冠球队的国内联赛排名低于第12位。

曼联和热刺不仅创造了欧联杯的最差历史,也使得“欧联杯冠军直通欧冠”的资格规则再度成为舆论焦点。阿森纳前主帅、国际足联全球足球发展主管阿尔赛纳·温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欧联杯冠军获得下赛季欧冠资格的规则并不合理”。


温格现任国际足联全球足球发展主管

其实欧联杯冠军直通下赛季欧冠的规则,本身并不是近年来足坛的中心话题,毕竟已经延续超过十年,但无奈本赛季欧联杯的两位主角是处于足坛舆论中心的曼联和热刺。

作为英超传统豪门的曼联和欧冠常客的热刺,本赛季双双俯冲降级区本就令人咋舌。如今却有其中一队将带着“最差欧联冠军”的骂名,参加下赛季欧冠,则更为英超和欧洲足球增添几分魔幻色彩,

而温格对此规则的质疑,则折射出欧洲足球赛事体系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如何协调国内联赛与洲际杯赛的竞技价值权重。自2014年欧足联推行该项改革以来,围绕其合理性的争议并未完全消失,而本赛季的极端案例则让规则背后的潜在风险进一步暴露。

规则背后的利益较量

2014年,欧足联决定赋予欧联杯冠军直接晋级欧冠的资格,其改革初衷在于增加欧联杯参赛球队的积极性、提升欧联杯的竞技价值与商业吸引力。

足球发展至今的历史经验表明,次级杯赛的含金量会直接影响参赛球队的投入程度:当欧联杯被视为错失欧冠资格的“安慰奖”时,部分俱乐部会选择战略性放弃;而欧冠资格的注入,则有效强化了欧联杯的竞争烈度。欧足联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变了欧联杯的生态,参赛球队的重视程度与赛事观赏性均呈现明显的提升。

然而,规则长期延续后,逐渐显现出制度性的矛盾:俱乐部可以放弃对联赛内欧冠资格的冲击,专心通过对欧联杯冠军的争夺以进入欧冠。

以本赛季为例,热刺与曼联在英超联赛中的排名均未进入传统欧冠资格区,甚至是远低于欧冠资格区。虽然这其中固然有两队竞争力不足的因素,但这一现象也揭示了一种潜在风险:俱乐部可能为追求欧联杯单线突破而主动降低对联赛的投入。


截至发稿曼联和热刺分列英超第16、17位

这种现象并非孤立案例,近年欧洲足坛已多次出现中游球队通过集中资源冲击杯赛实现“曲线救国”的案例。这种现象出现频率的提高,实质上削弱了联赛作为基础竞技平台的权威性。当球队在联赛中的表现与其获得的欧冠资格出现显著背离时,联赛竞争的公平性与持续性必然遭受质疑。

更深层的矛盾则在于价值评判标准的冲突。联赛排名体现的是球队在漫长赛季中的稳定性,而杯赛争冠更多依赖球队短期爆发力与战术针对性。两种体系本应形成互补,但当其奖励机制产生直接竞争时,必然引发资源分配的扭曲。这种扭曲在商业化程度较高的联赛中尤为明显,豪门球队凭借深厚的阵容储备,更易实施“保杯赛、放联赛”的策略,进而加剧中小俱乐部的竞争劣势。

改还是不改?

曼联和热刺历史性的糟糕战绩,以及足球名宿温格的公开质疑,让足坛再次展开对欧联杯冠军直通欧冠的规则的争论。有人认为该规则实施多年,已验证其合理性;有人认为降级区边缘的球队可以踢欧冠显得讽刺,并且在如今欧冠球队没有降级风险的背景下,欧联杯冠军可直通欧冠的规则更显得不合理。双方的观点虽然直接对立,但置于庞大的欧洲足球体系之下,双方的理论基础其实都有其合理性。

支持现行规则的理论基础在于维护欧战体系的独立性。欧冠作为欧洲俱乐部足球的最高殿堂,其资格获取途径本应具备多元性。若将欧冠资格完全绑定于联赛排名,实质上将欧战降格为国内联赛的附属品,这与欧足联强化洲际赛事品牌价值的战略目标相悖。次级欧战冠军的晋升通道,不仅为不同层次的俱乐部提供了差异化竞争路径,也为足球运动保留了“黑马逆袭”的叙事空间,而这种不确定性正是体育竞技魅力的魅力之一。


加上欧联杯冠军得主,下赛季将有6支英超球队征战欧冠

反对者的担忧则聚焦于制度获利的风险。当一家俱乐部可通过单线作战策略,从而绕过联赛竞争直接获得欧冠资格时,国内联赛的竞技性和权威性将遭受冲击。这种现象在联赛中还可能会引发商业层面的连锁反应:转播商对联赛价值的评估可能下调、赞助商资源可能向杯赛倾斜,最终导致足球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失衡。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规则可能加剧资源垄断,财力雄厚的俱乐部即使联赛失利,仍能通过欧战渠道维持欧冠参与,从而形成“豪门特权”的固化。

足球始终在争议中发展前进,这两种立场的对立,本质上是足球管理哲学的分歧。前者强调开放性与多样性,后者注重系统稳定性。欧洲是世界足球的最高殿堂,各种足球制度盘根错节、相互交织,所以这种矛盾无法通过短时间、非此即彼的选择彻底化解,而需在渐进式改革的动态调整中寻求平衡点。

如何找到平衡点?

据《泰晤士报》报道称,欧足联对温格此前的发言有所不满,并且不会改变欧联杯冠军可以参加欧冠的规则。在此,我们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倘若欧足联认可温格的质疑,该要如何解决这一资格体系下的矛盾,建立更具弹性的制度框架?

一个可行的方向是设置“触发条件”:欧联杯冠军需达到本国联赛的特定排名阈值,方可激活欧冠资格。这种设计既保留了欧联杯的晋升功能,又维护了联赛排位的核心价值。将资格获取与联赛表现适度捆绑,可以防止出现极端情况下的价值背离,既能遏制“摆烂冲杯”的策略变形,又不完全关闭逆袭通道。

另一改革思路是引入资格竞争机制。例如增设欧联杯升级附加赛,胜者获得欧冠正赛席位。此前在欧冠联赛中存在降级制度,部分表现不佳的球队会在下赛季被降级至欧联杯赛事。2024-25赛季,欧足联对欧冠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参加欧冠的球队数量大幅提升,降级制度也被取消。在缺少了降级风险之后,或许就需要通过增加竞争性的方式对欧联杯的升级通道进行调控。


穆里尼奥曾在2016-17赛季带领曼联斩获欧联杯冠军

更深层的改革需要重构欧战资格分配的体系。当前以联赛排名为核心的资格分配模式,本质上是基于“联赛本位”的思维定式。若欧足联能建立跨联赛的竞技评估体系,例如将球队在欧战中的历史表现、财务健康度等指标纳入资格评定,或许能缓解单一标准引发的矛盾。当然,这种系统性改革必然触及既得利益格局,需要建立在欧足联、各国足协、俱乐部与球员组织达成艰难共识的基础上方可实现。

欧洲足球的资格分配体系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中,从欧冠参赛名额的联赛配额变化,到欧联杯冠军直通欧冠的资格增设,再到欧冠扩军,每一次改革都是多方利益博弈的产物。温格提出的质疑,背后实则是足球发展过程中的长久话题:如何在维持竞技秩序与鼓励创新突破之间寻求平衡?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欧洲足球制度改革,很难彻底推翻现有规则,而是通过机制优化增强体系的适应性。足球运动的发展,既要有捍卫核心价值的定力,也要有接纳合理变革的胸襟。唯有如此,欧洲足球的晋升通道才能真正成为孕育奇迹的土壤,而非制度获利的温床。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欧联杯官方社媒、OSports 全体育

本文标签: 欧冠  欧战  英超  欧联杯  热刺队  欧联冠军